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雪梨海港大橋 Sydney Harbour Bridge


檢視較大的地圖
雪梨港灣大橋是雪梨市最宏偉的建築之一,橋高134米,長502米,寬48.8米,重52800噸;於1923年開始興建,至1932年竣工,由Dawes Point伸延至Milsons Point,橫誇整個海港,連接雪梨南北二岸。它除了是行車大橋及拍照留念的熱點外,還可供攀登、漫步及參觀其博物館。雪梨港大橋被雪梨人暱稱為Coat Hanger,是全世界最大的鋼鐵拱橋,當時在沒有任何安全裝被下,築橋工人一手一釘的在橋身爬上爬下。
雪梨海港大橋於1932年竣工,在經濟蕭條時期是一項經濟壯舉、也是工程上的勝利。在此之前,港口南岸市中心和北岸住宅區之間只能靠渡輪,或長達20公里、穿越5座橋樑的迂迴道路聯絡。這座俗稱「Coathanger」(衣架) 的單墩距拱橋,包括火車軌道在內,耗時8年興建。橋樑是在後來的瘋狂樂園位址上分段製造;全部工程貸款約為澳幣6百25萬元,直到1988年才付清。橋面離海平面59公尺,拱形橋墩長503公尺,垂直的懸架支撐傾斜的橫樑,進而得以支撐橋面重量。每日超過15萬輛車輛通過此橋,約是1932年的15倍。.
大橋身世:,號稱世界第一單孔拱橋,早期雪梨的代表建築。這座大橋從“胚胎”到“出世”,前後花費了100多年。在經過了40多年的醞釀之後,1857年,雪梨工程師彼得·翰德遜繪成了第一張設計圖,直至1932年竣工通車。
  在上世纪30年代的條件下,能在大海上凌空架橋,實為罕見。萬噸巨輪可以從橋下通過,橋面寬49公尺,可通行各種汽車,中間铺設有雙軌鐵路,兩側人行道各寬3公尺,澳大利亞人形容大橋的造型像一個“老式的大衣架”。

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天津市居民信仰的宗教

  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全市信仰各種宗教的教徒共26.7萬人,宗教職業人員近200人。1979年以來,共恢復開放宗教活動場所79處,其中較著名的有佛教的大悲禪院,伊斯蘭教的天津清真大寺、金家窯清真寺、天穆清真北寺、河西區三義莊清真寺,天主教的西開教堂、望海樓教堂,基督教的濱江道教堂等。天后宮1985年修復後作為天津市民俗博物館對外開放,尚未恢復宗教活動。全市有8個宗教團體:即1951年成立的天津市天主教愛國會,1980年成立的天主教天津教區教務委員會,1953年成立的天津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1981年成立的天津市基督教教務委員會,1981年成立的天津市伊斯蘭教協會,以及1895年成立的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和1918年成立的天津市基督教女青年會。1956年成立的中國道教協會天津市分會,1966年後未恢復活動。

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東京迪士尼樂園


1983年開幕的東京迪士尼樂園,是迪士尼歡樂王國第一個位於美國以外的據點,每年遊客超過1700萬,獨家商品2萬件,每天都有精彩表演與遊行。適合全家人一起玩,也是約會的好地點。東京迪士尼樂園位於東京近郊千葉縣浦安市舞濱,從東京市區前往十分方便。
多年來,東京迪士尼樂園的來客數一直高居世界主題樂園的第一名,而且重複遊園率很高,這與它年年更新有很大的關係,難怪大家總是一玩再玩不會厭倦。
東京迪士尼樂園的設施經常更新,表演也不斷推出令人驚喜的變化,為了迎接2000年,又設計了更炫的活動。
而2000年的東京迪士尼樂園,也將由主題樂園(THEME PARK)躍升為主題渡假世界(THEME RESPORT),除了現有的東京迪士尼樂園(TOKYO DISNEYLAND PARK)之外,並有東京迪士尼海洋樂園(TOKYO DISNEYSEA PARK),與伊克斯皮兒莉(IKSPIARI)大型購物中心,將於2001年秋天起陸續登場。讓所有無國界、無年齡限制的人如此迷戀,就要像迪士尼這種不會變老的世界級樂園才做得到。
實用資料
網址:
東京迪士尼樂園
http://www.tokyodisneyland.co.jp/

東京迪士尼渡假區
http://www.tokyodisneyresort.co.jp/

2007年10月16日 星期二

阿根廷國旗


類別
國旗(海陸兼用).
比例
9:14
啟用日期
1816年1月20日
形式
為天藍、白、天藍三色平行的三色橫旗,中間五月太陽圖樣為國徽.
別稱

阿根廷國旗的太陽—「五月太陽」
阿根廷國旗是「三橫二色」的國旗,最頂和最底也是藍色,中央部份為白色,並加上一個32道光線的太陽,其太陽由16個波浪狀和16個直線所構成,國旗的比例為9:14。
現時阿根廷的國旗是起源於1807年時身穿藍、白軍服的阿根廷士兵擊退了殖民軍,人們為了記念這次的勝利,於是在以軍服的兩種顏色成為國旗。後來於1810年5月25日的一個陰天時舉行的獨立會議中,突然天氣晴朗,露出太陽,該太陽被人認為是吉兆,稱該太陽為「五月太陽」。
1816年阿根廷獨立後正式將該旗成為代表國家的旗幟,但國旗只由兩間藍色和一間的白色組成,象徵了「公正及正義」。後來在1818年 將太陽加入國旗之中,從此之後,國旗除了在顏色的深淺度及比例作出幾次的變動外,並沒有大的改變,最終形成了現今的阿根廷國旗。

[編輯] 國旗規格

[編輯] 歷代國旗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1700年-1761年

1810年-1810年

1810年-1811年

1810年-1812年

2007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北歐名城——丹麥首都哥本哈根

www.XINHUANET.com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背景色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市容。哥本哈根整潔、美觀,具有特色的古建築同新建樓房相互輝映,錯落有致。 丹麥王國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位於丹麥西蘭島東部,隔著厄勒海峽和瑞典重要海港馬爾默遙遙相對。它是丹麥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全國最大和最重要的城市,是北歐最大的城市,也是著名的古城。哥市雖地理緯度較高,但由於受墨西哥灣暖流影響,氣候溫和。1─2月氣溫在0℃左右,7─8月平均氣溫16℃。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
根據丹麥的歷史記載,哥本哈根在十一世紀初還是一個小小的漁村和進行貿易的場所。隨著貿易的日益繁盛,到十二世紀初發展成為一個商業城鎮。十五世紀初,成為丹麥王國的首都。哥本哈根在丹麥文中就是“商人的港口”或“貿易港”的意思。
哥本哈根人口50.1萬(2006年1月)。全國重要的食品、造船、機械、電子等工業大多集中在這裡。哥本哈根的海港,水深港闊,設備優良,是丹麥最大的商港。每年出入港口的船隻達三萬五千艘以上,丹麥一半以上的對外貿易都經由這裡進出口。哥本哈根有鐵路通過火車輪渡與日德蘭半島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各國相連接。有許多國際航空線經過這裡,是西歐和北歐間鐵路、航空的樞紐。 哥本哈根既是傳統的貿易和船運中心,又是新興製造業城市。全國1/3工廠建在大哥本哈根區。主要工業項目有造船、機械、罐頭、釀造等。當地東亞公司、布米斯特─懷恩機械和船業公司等廠家世界聞名。1950年後工業和人口遷往市郊,市區人口逐漸減少。城市交通工具以小汽車、電氣鐵路和公共汽車為主。市東南8公里處有機場。高等學府有哥本哈根大學(1479)、丹麥理工大學、丹麥工程學院、皇家音樂學院和美術學院(1754)等。
哥本哈根市容美觀整潔,市內新興的大工業企業和中世紀古老的建築物交相輝映,使它既是現代化的都市,又具有古色古香的特色。在許多古建築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些古老的宮堡。座落在市中心的克裏斯蒂安堡年代最為久遠。現在的克裏斯蒂安堡是一七九四年被火焚以後重建的。過去,它曾是丹麥國王的宮殿,現在成為議會和政府大廈所在地。建築在厄勒海峽出口處岩石上的克倫堡宮,是昔日守衛這座古城的一個軍事要塞,至今還保存著當時修建的炮臺和兵器。此外,現在丹麥國王居住的王宮——阿馬林堡,也頗負盛名。哥本哈根市政廳的鐘樓,也常常擠滿了好奇的來訪者。因為那裏有一座機件複雜、製作精巧的天文鐘。據說,這座天文鐘不僅走得極其準確,還能計算出太空星球的位置,能告訴人們:一星期各天的名稱、日子和公曆的年月、星座的運行、太陽時、中歐時和恒星時等。這座天文鐘是一個名叫奧爾森的鎖匠花費了四十年心血、耗費了鉅資才造成的。>> 哥本哈根和宮堡群



哥本哈根市中心的克裏斯欽堡宮外景>>
哥本哈根市安徒生大街上的安徒生雕像>>
哥本哈根市以北約45公里處北雪蘭島上的著名克倫堡宮>>

哥本哈根市的標誌——“美人魚”銅像 哥本哈根共有二十多個可供人們參觀的博物館和十多個大大小小的公園。其中最美麗的要算是哥本哈根朗厄裏尼港灣畔的海濱公園。在那裏的一塊巨大的岩石上,有一尊世界聞名的“美人魚”銅像。這是丹麥雕塑家艾裏克森于一九一三年根據安徒生的童話故事《海的女兒》塑造的。它就象倫敦的大橋,巴黎的鐵塔,成為哥本哈根的標誌。2006年3月,哥本哈根市政府決定將美人魚雕像向深海處搬遷,原因是過多的遊客對雕塑造成太多的破壞。此外,市中心的趣伏裏公園,是世界著名的娛樂場所,在這個公園內還有中國式的建築。在朗厄裏尼一行幽靜的林蔭路上,還有一座非常壯觀的“傑芬噴泉”。在一個花環形的水池中央,豎立起一座巨大的圓石墩,石墩底部的四週噴射出瀑布似的泉水。石墩上面,一位半身袒露的女神,右手揮舞著長鞭,髮辮在疾風中揚起,面部表情顯得十分剛毅果敢。她駕馭著的四頭強壯的牛正垂頭猛力拉引。相傳古代丹麥曾一度遭到“魔劫”,女神吉菲昂下凡拯救。她把自己的四個兒子變成了四頭牛,才竭盡全力把丹麥從海里拉了上來。丹麥著名雕塑家彭高根據這一神話傳說塑造了這座引人注目的青銅雕塑。哥本哈根市內眾多的這類青銅雕塑,使這一古城充滿了詩情畫意。北歐規模最大的動物園和水產博物館也在哥本哈根。創辦于一四七九年的哥本哈根大學是北歐最早的高等學府。人們為了一睹哥本哈根市的美麗景色和名勝古跡,每年約有一千萬人從世界各地來哥本哈根旅遊。

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

孟買的象島石窟




象島石窟的《濕婆三面像》,刻劃了濕婆的各個不同側面。象島位于印度孟買東南約九公里的阿拉伯海小島上,其歷史淵源可追溯至公元前六世紀。十六世紀葡萄牙人初抵此島,見到島上有一頭石雕大象,所以稱作「象島」。如今這座雕像已被移至孟買市區的Dr. Bhau Daji Lad 博物館的前庭。 象島有七座石窟神廟,大多是由岩石外部向內開鑿,規模宏大,猶如地下神廟。洞窟內的雕刻題材多與印度教有關,是印度石窟藝術的代表作之一。神廟奉祀的主要是濕婆神,故石窟雕刻多是表現濕婆神的傳說故事和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有勞動和愛情的藝術作品。除濕婆神外、也包括守護神、仙女、飛天等雕塑。 最大的一座石窟神廟,建於七世紀。在石窟的門廊兩側與窟內的天然岩壁上,共有九幅巨大的高浮雕嵌板,刻劃了濕婆的各個不同側面。其中最著名的是深鑿於大殿南壁中央的巨型胸像《濕婆三面像》,高約五點五米。 一如印度的許多神祇,濕婆神能夠改變祂的形相,祂有時具有五首四臂,以觀照世界的每一部分。祂的膚色很淺,非常美麗,額上長著第三眼,濕婆神震怒時,這隻眼睛能釋放出可怕的力量。 《濕婆三面像》分別象徵宇宙創造、保存和毀滅的永恒變化。右側一面為女性,手拈蓮花,恬靜優美,呈現溫柔相;中間一面是笈多佛像,手托淨瓶,頭戴寶冠,呈現冥想相;左側一面是男性,手握毒蛇,狂暴猙獰,呈現恐怖相。 至於南壁東側的《濕婆半女像》,半男半女的造形奇特而優美。北門廊側壁的《舞蹈的濕婆》,舞姿極富節奏感。 濕婆神受到廣泛愛戴,因為死亡不過是創造的循環,事物不斷衰敗與再生,就好像冬去春來一樣。因此濕婆神亦稱為Mahadev,意思是毀滅者,同時是復生者。可惜部份雕像被當年的葡萄牙統治者胡亂開槍破壞。但整體而言,象島石窟值得一看。如今象島石窟對遊客的吸引力,已高於孟買市本身了。

波蘭的政治外交背景

德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國。在1919年簽定的《凡爾賽條約》,前德意志帝國的波森和西普魯士被割讓給新建立的波蘭第二共和國。這個決定給與波蘭一個通往波羅的海的通道,亦稱為「波蘭走廊」。為了它東面的邊境,新波蘭成立後與蘇俄爆發戰爭。因為俄羅斯當時國內也爆發內戰,列寧政府沒有資源抵抗波蘭,所以在1921年3月18日,兩國結束戰爭,在拉脫維亞簽定《裡加條約》。可是這個條約的領土和解對蘇俄不利。共產黨在俄羅斯內戰獲勝後渴望一個可以廢除《裡加條約》的機會。
希特拉帶領的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納粹黨)在1933年上臺,建立獨裁政權。希特拉本來對波蘭採用了柔軟政策,在1934年跟華沙簽定10年互不侵犯條約。但是從希特拉在1938年吞併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後,位於德國東面的波蘭受到關注。地理上,「波蘭走廊」把東普魯士和德國本土分開。德國先採用外交壓力途徑,要求把但澤自由市合併,和在波蘭走廊建造一條治外法權的公路來連接東普魯士和德國本土。希特拉亦準備了用武力解決「波蘭問題」的計劃,而在1939年4月準備好「白色方案」(Fall Weiss)。
波蘭政府拒絕德國的所有要求,和在1939年3月30日得到英法的承諾,保衛波蘭的國家主權。但是英法沒有對波蘭領土完整作出任何承諾。希特拉和他的親信認為英法不會為波蘭向德國開戰,而在1939年4月28日終止波德互不侵犯條約。

波蘭戰役到達尾聲後,德軍在1939年10月5日在華沙被希特拉檢閲。
因為波蘭對它的保安開始關注,法國和波蘭在1939年5月簽定一個協議,法國承諾會在波蘭侵入後15日內加入戰爭,援助波蘭。英國和波蘭在1939年8月25日簽定成為軍事盟友的條約。
由於德國需要蘇聯不會成為德國的敵人的保證,兩國外長在1939年8月23日莫斯科秘密地簽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這個條約中的秘密條款將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分為德國和蘇聯控制區。